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天水段地震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取得创新性成果

作者:杨为民 于新兵 发布时间:2017-04-06 阅读次数:

近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地质力学研究所承担的“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天水段地震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成果通过评审验收,获评优秀。该项目在活动断裂的地质灾害效应、历史地震滑坡识别、地震滑坡形成机理和成灾模式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有力地支撑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下一阶段的地调项目和科技创新,为我国黄土地区历史滑坡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项目组在深入研究历史地震滑坡特征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历史地震黄土滑坡的识别标志,认为天水地区历史地震滑坡具有规模大,形态多变,斜坡坡度缓,滑坡体切割深度大等特点。地震滑坡多位于黄土梁近梁顶处,滑距远,属高位远程滑坡。地震滑坡的平面形态多变、高位、滑距远,且具优势滑动方向等是确定天水地区历史地震滑坡的可靠标志。

同时,项目组还通过典型地震滑坡形成机理的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天水地区历史地震滑坡的成灾模式。认为地震滑坡的形成机制主要与坡体结构、地震作用的强弱有关,天水地区广泛发育的黄土/泥岩二元结构是坡体变形破坏乃至下滑的前提条件,地震作用导致坡体整体下滑的主要因素,而后期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是滑坡体现今变形破坏的诱发因素。地震滑坡的成灾模式表现为铲刮滑移式、裂解流滑式、整体下挫式、高位远程滑移式。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在活动断裂与地质灾害的关系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活动断裂的地质灾害效应是项目成果的亮点之一。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天水段地震滑坡常成群成带发育,集中分布于田家下-白草洼地震滑坡发育带、红旗山-水眼寨地震滑坡发育带、崔山村-柿园地地震滑坡发育带三个带。其发育分布受西秦岭北缘断裂及分支断裂活动的控制影响。地震黄土滑坡多发育在断裂带及影响带范围内,存在距离效应和上下盘效应。受区域构造和天水历史地震影响,天水麦积区地震黄土滑坡的主滑方向具有明显的优势方位,多集中在南北向和北西向、南东向,滑坡多发育于地震波传播方向的背面斜坡上,具“背面坡效应”。

此外,项目组在开展期间,与甘肃环境监测院和天水市国土局等部门,一起对天水地区地震地质灾害进行了考察、汇报和交流,了解当地防灾减灾的需求,向当地国土部门提供了《天水市北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防治对策》报告,为当地政府和国土部门防灾减灾及国土空间规划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参加成果评审的专家有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灾害专家殷跃平研究员和张永双研究员,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学会主任委员长安大学彭建兵教授,中国地调局水环中心李铁锋教授级高工,地质力学研究所马寅生研究员、吴树仁研究员和谭成轩研究员。


F1-天水-凤凰山断裂;F2-天水-宝鸡断裂;F3-马家山-杨家山断裂;F4-曹家沟断裂;F5-孙家湾断裂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天水段地震黄土滑坡分布图


天水地区地震黄土滑坡成灾模式

访问次数 : 
33959626